-
门派拳种香店拳
香店拳“发源于福州市鼓楼区南街东面,旧址为“庆香林”香店。其起源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,南少林寺憎众因反清复明被清廷剿毁,星散避难。时武僧智远潜匿到福州“庆香林”香店以避清廷之缉拿,免遭了灭顶之灾。古人云: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”,以其感激之情,在店内传授罗汉拳,并定下规矩,只传内(香店老板和工人)不传外,因避嫌隐名为“香店拳”。后经香店历代拳师吸取南北各派系功夫,取之精华,融汇成独特的武术派系...
-
门派拳种霍元甲72式迷踪艺
“72式迷踪艺”的特点:实用性强,没有花门,重于攻防,灵活多变,特别讲究臂、腰及腿功,脚下原实,功架端正,发力充足,虚实分明,实战性很强,是防卫健身的武术法宝 霍元甲72式《迷踪艺》在新疆被完整的传承了下来 霍元甲72式《迷踪艺》,在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去世后。随着霍元甲唯一外姓徒弟刘振声的神秘失踪72式《迷踪艺》也就消声灭迹失传了。至到2011年我在网上发现了霍元甲72式《迷踪艺》拳谱...
-
门派拳种陈式太极拳
陈式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,始创于明末清初的陈家沟人陈王廷(奏廷),他在陈氏家传拳术的基础上吸取了阴阳学说,导引吐呐术以及多家拳术之常,创编了陈式太极拳。 早期陈式太极拳只是在陈氏本家族内传袭,对外密不传人。清末传至陈长兴(陈氏第十四世)时,陈式太极拳在传承中经过历代拳师的充实和提炼,又有他对套路进一步定型,并且首次由陈姓传给了外姓杨露蝉(福魁)河北永年人,至此,陈式太极拳公诸于世。...
-
门派拳种陈家小架太极拳
陈家小架太极拳架式紧凑是一套独一无二的套路它以四正劲为主导,四隅劲为互导的劲式,刚柔相济,快慢相间,一升一降,进退自如,前后左右四面兼顾,一动无不全动的螺旋缠丝劲,绵绵不断,气行通畅,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。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功效,又具备防身护体之作用。 陈家小架太极拳原流传于天津项泽霖(号润田,三爷),由项项泽霖传授给王远高,王远高师傅于 1949年回家乡汕头市 澄海区...
-
门派拳种阴阳八盘掌
阴阳八盘掌,在清代也称“阴阳八卦掌”,相传为江南人董梦麟所创。阴阳八盘掌法根据八卦之理生八式,内有根基八手,还有根基八腿。此拳强调“八盘”指的八个部位,并有标记门户的“四尺二寸八盘刀”器械,故又称此拳为“阴阳八盘掌”。清亡后,此拳有较大演变。它在我国的武术史上,即在所谓“内家”拳技的发展上,是具有新的里程意义的...
-
门派拳种门
门来源于遵化县东新庄子、后河北庄所传的杨家,传说杨家是由养由基、伍子胥、薛仁贵、赵匡胤、杨延昭、岳飞六家武艺综合而来。门分为内三合、外三合。内三合:心与胆合,意与气合,力与肾合;外三合:手与眼合,肘与膝合,脚与肩合。主练:抓打擒拿;顺转推拉;踢扫撞挎;跪摆踹划。 亓门武术源于清代末年赵明山,他曾担任义和团的武术教头,义和团失败后,他避难到丰润县小孟各庄村一个大地主家看家护院,在此期间授徒高开弟...
-
门派拳种铁伞门
铁伞门武术传承源流 宋朝名将呼延庆之子呼延云龙于北宋末年创建武术门派铁伞门,以铁伞作为主要兵器,伞法独特,武艺超群,后传与其子呼延三绝、徒弟谷风春、盖九霄。呼延三绝、谷风春传与铁伞怪侠古来稀。古来稀传与岳霆,铁伞门历代门人都称铁伞怪侠。 铁伞门从南宋初年经过七百余年的传承到清同治13年(1874年),铁伞门的武术传到了四川峨眉山前山头关帝庙主持人称“醉仙刘”的刘浩然道长手中...
-
门派拳种逢门拳
逢门拳始称瑶人拳,起源不详。此拳结合当地人身材相对矮小以及荆棘丛生、丛山峻岭的生产生活环境之特定条件而创,功架极低。旧时的当地山人,房屋低矮,没有专门的厨房,做饭取暖都是在房间里的火塘烧明火,这个现象现在于当地的少数民族村寨中仍有部分存在。由于烧的是明火,会有大量的烟雾产生,通风条件又不好,所以生出的烟子就如云海状悬浮于上,人只有蹲着才可以睁眼,站立時就会被熏的泪流满面,什么也看不见...
-
门派拳种通背劈挂拳
通背劈挂拳,原名“抹面拳”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,最早是清乾隆年间,由一韩姓僧人将此拳法传至河北盐山大左村左宝梅祖师,后人尊左宝梅为通背劈挂拳一世祖,传承至今已经有十一世了,现在传人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内外。通背劈挂拳动作舒展大方,大开大合,放长击远。讲究通背劲,即“地铁通后背”,指的是人的劲力要通过腰腿对地面的蹬踏拧转,从而地面给的反作用力,通过双腿至腰胯,至脊背至肩臂,传至肘手。要求劲力通畅...
-
门派拳种过气捶
过气捶是先师刘荣庆(祖籍江苏泰州,武状元)在1835年传于第二代传承人释净悟(俗名李忠后),后来李忠后传于过气捶第三代传人亲侄子李景元(时任何志国第15集团军武术总教官),后来李景元传于传承人杨飞,刘家琦,杨飞传于过气捶第五代传人韩东岳,徐建华,李红安,李怀斌等人,韩东岳传于过气捶第六代传人李自轩,张其乐,李雪峰,冯宝山,宋红星等。过气捶捶法源自于我国古老的阴阳学说《易经》和《黄帝内经》,集佛家...